经过一段时间“践行雅言雅行,共筑文明雁园”活动的开展,同学们对什么是高雅的行为,怎样创建文明的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。本周升旗仪式由九(1)班同学主持,九(1)班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向全校同学分享了苏联作家德米特里·谢尔盖耶维奇·利哈乔夫的《论教养》的片段。
核心文化:礼仪 道理 力量 美丽
班风:厚德 敏行 博学 笃志
九(1)班团员:杨淇茗、朱文博、王祈心、赵祺、陈彦名
自我修养,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,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,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。
在我校的育人目标中,有四个字叫“慎独态度”。“慎独”语出《中庸》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所谓“慎独”指的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,即使没有人监督,也能严格要求自己,自觉遵守道德准则。可以说慎独态度是自我修养的更高级体现。
从11月3日到11月10日的居家学习,就是一次对自我修养,自我监督能力的考验。在这期间,我校涌现出很多优秀榜样。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,他们认真听课,做好笔记,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。在家中,他们主动进行家务劳动,懂得为家人分担。看到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,他们为之发出由衷的感谢和赞美。让我们为这些优秀的同学点赞!
主持人:杨淇茗、赵祺
朗诵:董润禾、朱文博
论教养(节选)
(苏联)德米特里·谢尔盖耶维奇·利哈乔夫
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,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。
但是必须了解,什么是真正的教养。
比方说,我确信,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,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、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,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。
一个男人,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,让她先行,乘坐公共汽车时,能让妇女首先上车,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,可是他在家里,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——那么,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。
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,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——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。
一个人,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、心理缺乏了解,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,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。
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,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,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,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。
一个有教养的人,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,也善于尊重别人。对他来说,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,轻松自然,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。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,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,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。
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(有句谚语说得好: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)。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,他不会摆架子、“翘鼻子”。无论何时何地,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——无论是在家里、在学校、在研究所、在供职的单位,还是在商场,或者在公共汽车上,他都始终如一,稳重随和。
有些人有一种错觉,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,是出于无聊,是附庸风雅,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。
当然,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。但是就整体而论,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,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,渴望生活更优越、更美好的愿望,这是一种世代相传、持续不懈的追求。
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——时时刻刻要记住: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,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。
动作举止、衣饰服装、走路的步态,一切都要有分寸,力求优雅。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。优雅是“社会共享的”。因此,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。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。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。自我修养,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,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,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:敬重社会,珍惜大自然,甚至珍惜动物,珍惜花草树木,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,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,等等。
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,只须记住一条: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。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,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,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。换句话说,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,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。